以小關鍵引爆大流行──評《引爆趨勢》

撰文=方素惠(EMBA總編輯)

九一一恐怖行動發生以後,紐約市長朱利安尼(Rudolph Giuliani)因為冷靜指揮危機處理行動,而備受讚譽。事實上,他在這場面對恐怖份子的戰爭前,前一場作戰的對象,則是紐約多年來為人詬病的治安。
朱利安尼上任七年來,成功整頓紐約治安,即使是過去最被詬病的地鐵,也都在他的努力下脫胎換骨。

「引爆趨勢」(The Tipping Point)一書裡提出的「破窗理論」(Broken Windows theory),點出了朱利安尼成功的小祕密。根據犯罪學家指出,如果一間房子的窗戶破了沒修,路人會覺得這裡沒有人管事。很快地,就會有更多窗戶遭人打破,問題從這棟大樓蔓延到整條街,招致更多犯罪。
為朱利安尼整頓治安的團隊,就抓住了這個理論的核心。早在一九八○年代中期,就有許多人主張,要整頓紐約的地鐵和治安,應該從大處著手,把重點讓在處理犯罪和地鐵脫班等問題上。

以地鐵來說,當時的捷運局長卻以「破窗理論」為基礎採取行動。他認為,塗鴉和逃票正是捷運系統瓦解的象徵,要重建組織、提升士氣,就得解決這個看來微小的問題。雖然地鐵站的重大刑案不斷增加,他全力打擊的對象卻是逃票。
結果發現,每七位逃票嫌犯中,就有一位是通緝犯;每二十位逃票嫌犯中,就有一位攜帶武器。結果是,抓逃票政府施展公權力的重要象徵,它等於向眾人昭告,現在起,有人在注意你了。從此以後,地鐵站的犯罪率竟然開始下降,治安大幅好轉。

一九九四年當選紐約市長的朱利安尼,將這個理論擴大到全市。他要求警察同仁,打擊影響生活品質的犯罪,一些過去看來微不足道的事情,例如在公共場所酒醉、強行為人擦車窗索費的人,都得送去坐牢。

朱利安尼認為,這些小奸小惡正是暴力犯罪的引爆點。因為針對這些看來微小,卻很有象徵意義的犯罪行動大力整頓,結果帶來很大的效果。今天紐約市的治安已經大幅好轉,甚至成為全美大都會中,治安最好的城市之一。

這正是「引爆趨勢」一書的核心觀念:一些席捲市場的流行,往往是由小關鍵、少數人所啟動的。不論是觀念、產品或行為模式,它散播的方式,其實就和病毒一樣。在這些流行風潮中,似乎一夕之間,所有的人都跟著改變。還記得台灣流行的紅酒、葡式蛋塔熱嗎?它在短短時間內,席捲全台,在你還摸不清楚這個風潮來自哪裡,周遭的朋友已經開始邀你喝紅酒,或者送你一盒葡式蛋塔了。這種時刻,就是書中所稱的「引爆點」(the tipping point)。

「引爆趨勢」一書於去年出版後,就在全球引起矚目,不但迅速攀登暢銷書排行榜,也名列二○○○年「哈佛商業評論」所選出的十大商業好書。

本書作者葛拉威爾曾經是華盛頓郵報的資深記者,現任「紐約客」雜誌的撰述委員。他根據觀察,以及引用許多專家的理論提出,要引爆流行,有三大原則,也就是掌握散播傳染原的人、傳染原本身,以及傳染原活動的大環境(也就是作者所稱的少數原則、定著因素,以及環境力量三個因子),當其中一種以上的因素產生變化,流行就迅速發生。

舉例來說,要創造一種流行,必須能夠抓住關鍵人物,這些人會透過自己人脈、熱情和個性,來掀起風潮。這正是為什麼許多電影公司喜歡以試映會形態,邀請有影響力的觀眾看電影的原因。

此外,當你有特殊方法,讓大眾容易記住一個訊息,這個訊息所產生的衝擊就截然不同。以台灣的流行音樂為例,「少男殺手」的簡單意象,讓歌手蔡依林從眾多年輕甜美的少女新秀中脫穎而出。

最後,要改變人的行為,和他們身處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根據實驗,當有人看到門縫冒出濃煙時,如果身旁沒有旁人,會報警的比例高達七五%;如果有其他人一起看到,報警比例則降為三八%。因為他們認為,「別人」會去打電話,「別人」分擔了責任。

少數原則、定著因素,以及環境力量這三個原則,幫助我們了解,為什麼一個暢銷商品、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一個排山倒海而來的時尚,會成為一種流行。
閱讀「引爆趨勢」這本書的樂趣在於,它解剖了我們身邊所熟悉,甚至習以為常的各種社會現象,卻能夠旁徵博引,以流行病學、犯罪學、社會學、心理學和自然科學等的學術理論,來分析這些現象。它讓我們用新的角度,解讀這個世界。
當然,顯然出版商從「引爆趨勢」中吸取到如何創造流行商品的學問,這本書果然成為去年最叫好又叫座的暢銷書之一,成功引爆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