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家的冒險」書評

作者:楊子葆  僑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這本有趣作者所完成的有趣著作一般會被歸在「旅遊書」的類別裡,但它沒有法國作家維能(Jules Verne)的《環遊世界八十天》(Le tour du Monde en 80 jours, 1873 )那麼有名、那麼具有開創性與戲劇性;卻也不像美國記者卡普蘭(Robert D. Kaplan)《世界的盡頭》(The ends of the earth, 1997那麼沉思苦索不見出路、壓得人喘不過氣來;事實上,這是一名傑出成功的商業投資者在一九九九到二OO一年期間,跨過千禧之交,駕車行駛二十四萬五千公里,穿越一百一十六個國家的親身經歷。這個獨特的經歷裡除了漫長旅行,還有冒險(理所當然地遇到戰爭、勒索、冰風暴、沙漠與各種疾病)、有浪漫愛情(有金髮碧眼美麗女友相攜同行,並在旅途中結婚)、有溫馨親情(癌症末期的父親飛到西伯利亞與作者會面)、有完整世界地圖的拼湊呈現,也有對於二十一世紀世界政治、經濟、社會與投資機會精闢的解讀分析,我們可以這麼說,這是一本可讀性極高、內容豐富、頗不尋常的旅遊書。
但僅止於有趣精采的旅遊內容,不足以登上科技管理十大好書的排行榜,我們認為《資本家的冒險》至少提供了兩項重要貢獻:
第一個貢獻是「開眼」(Eyes-opening,讓我們大開眼界,並以真實的第一手經驗開啟我們更深入認識這個世界的意願與方向。其實,「開眼」原本是修練佛法的專有名詞,修行者潛心修行到某一程度,便開始顯現神通。據說神通一共有六個層次,第一就是「天眼」、第二則是「天耳」、第三「他心」、第四「神足」、第五「宿命」、第六「漏盡」。若修行到第六層境界,就是大覺大悟,無死無生了。
進入新的千禧年,面對更複雜、更變動不居的歷史情境,我們的確需要一些新的修鍊來獲取一些掙扎求生的神通,閱讀作者所紀錄的「見證世界轉變趨勢的旅程」無疑是一種相對簡單安全的臥遊修鍊,或者是修鍊的起步。作者在本書最後一章〈回國後的省思〉中有一段話讀來令人動容:「有一件事一直讓我覺得傷心,這次旅程回來後更是如此,就是大多數美國人對世界的了解是那麼貧乏,更糟糕的是,甚至不想了解。不但不關心世界其他地方,也不關心自己居住的國家,通常還把無知扭曲成代表某種光榮。的確如此,除非你了解世界,否則不可能真正了解美國。」----把這段話裡的「美國」改成「台灣」,依然適用,甚至台灣因為比美國更小、國內市場更淺碟、更依賴國際貿易,因此更強烈地必須「開眼」,更需要以一種新的方式校正扭曲印象、填補殘缺意象,深入認識與了解這個世界。
這本書的第二個貢獻是「跨界」(Trans-border),讓我們跨過抽象與具體的藩籬與遮蔽,看見並感覺到真相。作者自己也坦言:「我的旅遊通常伴隨著打破神聖不可侵犯的規律,戳破各式各樣的假象,反駁世界上一些難得出門的『權威』所提出的成見……我從不嫖妓,卻知道跟老鴇或黑市商人聊天比跟政府部長談話,更能了解一個國家。沒有什麼事情比穿越遙遠的邊疆,更能深入看清一個國家。」
在這個多元化的時代裡,「跨界」是一個被廣泛使用的形容詞,我們躲在書房裡夸夸其談,談「跨界思考」、「跨界投資」、「跨界政治」、「跨界動員」……,卻幾乎要忘記「跨界」最原始的定義是「跨過邊界」,是個再具體不過卻又象徵意義十足的動作,作者的全球壯遊正是以實際行動提醒我們這個詞的原意。事實上,筆者覺得這本書最精采的部分之一,是作者穿越邊境的經驗,例如當他在印度大陸旅行時,雖然已經取得許可,對始終無法獲准進入曼尼普爾省,幾經交涉不得其門而入,於是作者乾脆逕自駕車穿越曼尼普爾省進入緬甸境內,也獲得緬甸邊境官員的歡迎,但當他們站在緬甸的土地上時,印度曼尼普爾省的官員卻跨界追來,告訴作者:「你們不能離開,因為你們沒有獲准進入曼尼普爾省。」很有趣的官員以及很有趣的經驗,不是嗎?雖然這個經驗是如此的荒謬又真實。的確,在真實的世界裡,我們所遭遇以及將遭遇的「跨界課題」,恐怕比我們所能想像的,還要多的多。
當然,一些讀者可能非常渴望讀到作者的投資戰略與明確決策,到底這是這位早年與索羅斯共同設立著名的量子基金,曾在十年內創下獲利超過四十倍紀錄的世界投資大師最吸引人的標籤。作者並沒有完全讓這一類的讀者失望,他在書末以些許筆墨(大約佔中文譯本三頁的篇幅)交代了個人投資組合的應變之道,滿足某些人的簡化期待,但是更聰明的讀者應該特別注意作者在這本書一開始的夫子自道:「我在市場能夠有點成就,是因為我從不同的觀點看世界。」
《資本家的冒險》當然可以被視為旅遊書,也可以被假設成某一種意在言外的「投資心法」,然而波濤翻騰,浪花飛濺,俱非本體,大海深沉穩定的本質才是我們應該關切卻往往忽略的主題。事物之道,請循其本,這本書的「本」無非「開眼」與「跨界」,這也是我們推薦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