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科管百大好書:《借鏡荷蘭》

書評撰寫人:政大科管所 溫肇東 教授

「借鏡荷蘭」一書之所以能高票當選今年的科管十大好書,有好幾個理由:
1.我們希望所提供的書單能較宏觀地涵蓋美、歐、大陸、日、韓等過去一年重要發展的好書,使我們的視野更平衡,在區域代表性的著作中我們淘汰了「IT韓潮」及「海爾的故事」,表示借鏡荷蘭的內容深入及書寫方式較為公允。
2.台灣急需走出目前的低潮,有一個能向上提升的標竿很重要,韓國雖然也是可敬的對手,但近鄰不如遠親,荷蘭面積比台灣大一點,人口少一點,但是小而強,小而美,大家認為能從荷蘭借鏡的可能多過韓國。
3.台灣也需要找出全球化對自己的意涵,加入WTO以及歐盟的形成使我們除了美、日、大陸,有了新的舞台、新的戰場,而荷蘭是進出歐洲大陸的門戶,就像台灣希望成為歐洲到亞洲的門戶,荷蘭的經驗更有價值。
本書從政黨政治、人文與民族性、全球化策略、創新策略、教育制度以及政府組織等面向,精闢剖析荷蘭經驗:看荷蘭人結夥跨海做生意、攜手抽水爭耕地;百年來各黨不過半,政治環境依舊穩定;培養出世界級企業,把影響力帶到全世界。
科管所師生暑假剛從荷蘭回來,學生對荷蘭的美麗精緻竟然高過對瑞士的印象,8月26日清晨抵達阿姆斯特丹,各種參觀的設施都還沒開門,當地導遊帶我們去市郊看花農雅致的住宅區,這是第一次歐遊同學的驚豔,台北有什麼地方在清晨也能引起荷蘭人的驚豔?
雖然說荷蘭沒有什麼天然資源,也沒有什麼產業(花卉算不算),所以只好當中間人,以商立國。但我們不要忘了他們還是有飛利浦、ING、殼牌石油這樣的大型跨國公司。作者羅義強總裁是少數華人能以在台灣本土帶領跨國公司的成就而進入公司的董事會,羅先生三十多年來在荷蘭公司服務,最後六年並在荷蘭生活與工作,對兩個社會的異同有深刻的瞭解,加上荷蘭台北代表史仕培先生、邱彥明與陳雅慧女士的配合,對荷蘭的優缺點都能相當課觀地評析。
此次在荷蘭除了參訪飛利浦研發中心、萊登生技園區、馬斯垂克創新中心、ING總部,一路上看到很多建築設計得像諾亞方舟,這是否和其荷蘭低地國的命運有關,希望洪水來時不會被淹到,這樣的危機意識給荷蘭人的行為處事帶來什麼影響?荷蘭國民「開車」一小時就可越過邊境,很多荷蘭人會講三、四種語言,英文溝通幾乎沒有什麼障礙。台灣四周都是海,出國「搭飛機」也要一個小時多才能到其他國家,這和我們的國際化腳步較緩是否有關?要成為一個門戶,我們所提供的軟硬體條件還是沒有新加坡或香港來得便利?
當荷蘭人說「荷蘭是一個很小的國家」時,並不是謙虛而是務實,大海磨練出荷蘭堅毅的個性與風險意識。四面環海的台灣並沒造就出我們的海洋性格,羅先生在書中再三語重心長地提出荷蘭能,台灣為什麼不能?因為小,就積極地參與,參與就能變成大的一部份。荷蘭人說他們沒有自己的貿易政策,只有歐盟的貿易政策。台灣退出聯合國之後,在國際組織間的活動障礙很多,經過10年的折騰,現在終於進入WTO,在新的架構與舞台,不像像入會前一面挨打,應有一些地方可以主動出擊。荷蘭就很清楚何時該給一點,何時可拿一點,在不同的轉換中,得到國家最大的利益。
許牧彥老師對荷蘭防風林的樹種得很整齊,都長的一樣高印象特別深刻,一位在荷蘭駐台辦事處做過四年事的荷蘭人特別懷念台北的「亂中有序」,他反而不喜歡荷蘭日耳曼性格中的井井有條、一板一眼。但政府的競爭力及公務員的創新也是羅先生一再強調的,荷蘭政府把公務員的「不創新」也具體列入考核,台灣要成為創新研發中心或歐洲進入亞太的門戶都有許多值得「借鏡荷蘭」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