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性與教養」書評

作者:程樹德  陽明大學微免所副教授
一本談論人類及動物行為的書,怎能有資格登上科技管理領域的好書榜呢?這有許多理由!「科技來自人性」,這是某手機名牌的廣告詞,但何止科技來自人性?人類社會何物不與人性有關呢?科技行業的經理人本身是人,對自身行為之動機及情緒,需良好的控制,他不免要結婚,如何認出適當的配偶性格,怎樣追求異性,需深入明白異性之思維,他結婚後可能生孩子,如何養育之,又是大學問,最後,他怎樣管理組織內的個人,使發揮生產力創造力,如何創造商品及開發市場,更需了解消費者心理,從上面林林總總的工作,我們可知,對人類行為之根源及形式,若能深刻研究,實為管理的重要課題。
對人類行為的來源,東西方都有長久的看法,我非思想史專家,沒能力引經據典地深入剖析,只能指出,通俗人有兩分法之傾向,即將行為分成先天來的及後天養成的,三字經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即指出本性與習來,一先天一後天,一善一惡,西方也常說「天性對教養」(Nature versus Nurture),有這分辨後,不免倚輕倚重,注重一種而忽略了另一種,因之歷史中,極端的人性論便反覆出現。
極端強調先天影響的有納粹的「種族論」,他們聲稱只有亞利安種族優秀,因之值得大大繁殖,而且殘酷地殺戮別族人;而強調後天的有「馬克思列寧主義」,認為階級決定意識,只要無產階級專政以後,便能創造共產之人間天堂,從這兩種極端人性論所惹的禍害,可知「思想」之可怕力量,一旦它轉成行動,就像水滸傳裡的洪太尉,放出了江西龍虎山所鎮壓的魔頭,飛到人間為害。
現代幾十年的演化生物學、遺傳學及神經生物學進展足以對人性論有所啟發,但需一位學者有此功力,不但精通科學文獻,且能了解數千年來的不同人性論,予以綜合批判,並提出一套最符合實驗的理論,本書作家就是這難得的人選,其所完成之著作,不但堪稱是科普階層的傑作,也可說是重要的學術著作,足以激勵對此有興趣的學者及年輕人,共同開拓這「交互影響論」的新領域。
本書作者馬特.瑞德利虛擬一個在一九零三年舉行的國際會議,參加者除了一些大鬍子男人之外還有一個鬼魂、一個小孩,和一個嬰兒車內的幼兒,他們十二個人大致左右了二十世紀的人類行為研究,以下且稍列出其名及其主張。
鬼魂是達爾文,他的演化論及天擇說是今日行為研究柱石,高頓是達爾文表弟,倡遺傳論,詹姆士是美國大心理學家,倡本能論,德弗里斯是荷蘭人,重新發現孟德爾的遺傳定律,巴夫洛夫是俄國人,經驗論者,制約反應發現者,華森是美國人,行為主義的健將,克里卜林及佛洛伊德分別為德奧醫師,用個人歷史分析精神症狀,涂爾幹是法國人,乃社會學家,主張社會分工及整合,鮑亞士是德裔美國人,堅主環境論,皮亞傑是瑞士人,主張兒童之模仿學習階段論,嬰兒車內是奧地利人勞倫茲,復活了生物本能之研究。
在各章中,瑞德利分別指出各個學者之對錯,然後指出環境誘發基因所主導的行為,而行為又改造環境,這種互動事例很多,足以支持「交互影響論」,這理論沒有極端先天論或後天論之缺點,但能提示給經理人、家長及教育家很多建議,例如學習的重要及尊重小孩的興趣,這些建議該是頗有價值的。
瑞德利是繼古爾德及道金斯後,近幾年崛起的科普作家,以文筆流暢,知識淵博及判斷平允頗享大名,近也為英國新堡國際生命中心主任,及冷泉港實驗室客座教授,外國對科普及其作家之重視,有值得本社會之借鏡。